北五味子與南五味子的區別
2018-07-30 來自: 新賓滿族自治縣綠野種植專業合作社 瀏覽次數:532
五味子為常用滋補強壯中藥,始載于神農本草經。列為上品。出賣五味子苗木提示,其來源于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枯燥成熟果實,前者習稱“北五味子”,后者習稱“南五味子”。兩者歷史上均以不同來源的同一味藥物停止收載和運用。
1、植物形態
五味子與華中五味子均為落葉木質藤本;幼枝紅褐色;花單性,雌雄異株;小漿果球形,紅色;種子腎形。出賣五味子苗木提示,從以下特征可辨別兩者,北五味子的幼葉反面被柔毛;雄蕊4~5(6)枚,不構成肉質花托;藥室外側向開裂;花乳白色或淡粉色。而華中五味子葉兩面無毛;雄蕊9~12枚,組成肉質花托;藥室內側向開裂;花橙黃色。
2、天文散布
五味子與華中五味子在中國散布根本以黃河流域為界,出賣五味子苗木提示,五味子集中在黃河流域以北,主要散布于東北,華北,包括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寧夏、甘肅、山東,其中東北是五味子最集中地域。南五昧子集中在黃河流域以南,主要散布于華中,西南,包括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3、生藥性狀
五味子:呈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。直徑5~8mm。出賣五味子苗木提示,外表紅色、紫紅色或暗紅色,皺縮,顯油潤;有的外表呈黑紅色或呈現“白霜”。果肉柔軟,種子1~2粒,腎形,外表黃棕色,有光澤,種皮薄而脆。果肉氣微,味酸;種子粉碎后,有香氣,味辛、微苦。南五味子:呈球形或扁球形,直徑4~6mm。外表棕紅色至暗棕色,干癟,皺縮,果肉常緊貼種子上。種子1~2,腎形,外表棕黃色,有光澤,種皮薄而脆。果肉氣微,味微酸。
4、生藥組織結構
五味子與南五味子的果實比擬類似,而種子的種皮石細胞及種皮下石細胞的外形、大小有差別,借以鑒別。